本文转自:人民网-安徽频道汇通资管
盛夏七月,广德市东亭乡柳亭村的田里秧苗蓬勃生长,51岁的祝永忠站在田埂上,指尖在遥控器上灵活点动,一架黑白相间的无人机“嗡”地腾空而起,机翼下的喷头均匀洒出细密的雾状农药,不到两分钟就完成了140斤农药的喷洒任务。看着无人机盘旋着转向下一片田地,祝永忠嘴角露出了轻松的笑意。今年5月份,祝永忠经营的广德市康浩毛豆种植家庭农场,被列为2025年度广德市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,而这架忙碌的无人机,正是基地里最亮眼的“科技明星”,打破了传统农业的时空限制,让生产更加高效、精准。
“以前雇人打药汇通资管,25个人忙一整天才能喷完500亩,现在这小家伙一天就搞定,还比人工均匀得多。”祝永忠指着无人机介绍道,他是村里第一个持证上岗的无人机“飞手”,拿到证书就像得到了新时代农业的钥匙,心里踏实又敞亮。
今年以来,从播种、施肥到喷洒农药,祝永忠一步步见证着智慧农业与传统水稻种植的深度融合,并每天用手机记录下现代农业技术带来的可喜变化——“农药化肥利用率提高了35%,每亩地平均节省55元成本,农场一年800亩农作物,可直接节省4万多元……”
如今,祝永忠的无人机成了周边种植大户的“香饽饽”汇通资管,他不仅在智慧农业里尝到了降本的甜头,还以此叩开了低空经济的增收大门。“旺季时一天能接好几单,代工费一天就能超2000块。”祝永忠笑着说,“隔壁村王大哥家的200亩水稻,前阵子我用无人机为其播种,一个多小时就完工了,比人工快了三天,还省了不少种子。”对于未来,祝永忠希望持续拓展“无人机代工”服务,并学习通过搭载传感器收集农田信息,为农户提供精准的种植建议,让更多人尝到科技种地的甜头。
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田,从单打独斗到政策护航,低空经济有效为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,祝永忠的家庭农场展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的生动实践,也成了广德市农业农村局推动农业生产向智能化、精细化迈进的“高质样本”。
近年来,广德市共培育高素质农民2000余人,培训青年农场主20人,职业经理人13人。2021年以来全市已有160余台农业无人机投入使用,已补贴无人机103台。通过购机补贴、技术指导等政策,像祝永忠这样的“新农人”接连涌现,未来还将持续强化农业现代化支撑,在推动低空经济增长的同时,加快智慧农业布局,以科技赋能农业提质增效,让乡村振兴的号角在每个田间地头吹响。(朱妍)
嘉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